《中国信托行业报告》揭示:信托业的发展为何很重要
来源:中国资本证券网 时间:2017-12-20
12月15日,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(以下简称“外贸信托”)联合波士顿咨询公司(以下简称“BCG”)发布《中国信托行业报告——回归本源、服务实体、动能转换、转型发展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,着力勾勒信托业发展的历史脉络,廓清信托业未来发展前景和方向。
值得注意的是,《报告》对发展中国信托业有何重要意义这一命题进行了阐释。《报告》认为,发展信托业有三大意义,即服务实体经济、服务人民群众及推动金融改革。而信托业未来的发展机遇,则应从“五+四”中探寻,即:产业优化、消费升级、财富管理、新型城镇化、经济出海五大经济发展主题和服务信托、私募融资、财富管理、资产管理四类信托业务的有机结合。
发展信托业的三大意义
《报告》指出,在当前宏观经济转型,金融需求迫切,金融体系尚不健全,信托行业比较优势较强的整体环境下,发展信托业有三大意义,具体来看分别是:
服务实体经济。其中在存量优化方面,截至2017年第二季度,中国信托业投入实体经济领域的资金存续规模已达10万亿元,承担重要的融资功能。存量经济发展以及转型升级过程中,亟需相对高风险偏好的信托融资支持;在增量发展方面,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托机构进入风险投资、私募股权、夹层投资等资产管理业务,信托业将在创新行业和新兴企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。
服务人民群众。信托作为一种投资方式,能够有效增加国民收入。据统计,2016年信托产品综合回报率为7%,直接为超过43万名自然人投资者提供信托服务,为客户带来约2300亿元的收益,成为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。基于其制度优越性,信托能够更好满足居民对财产管理的需求。信托能够开展其他金融机构难以复制的财产保护信托、财产传承信托等个人信托业务。
推动金融改革。信托是金融资源配置的优化器,是金融体系改革的缓冲器。具体来看,首先信托有利于开拓中国直接融资市场、提升整体金融体系效率。随着刚兑打破,信托将天然成为私募类直接融资领域的领头羊。其次,信托业可弥补现有金融体系供给薄弱的环节,提升金融资源配置质量。随着监管增强金融机构间功能统筹等宏观调控,各金融机构在强监管约束下的业务调整,可能在短期内对投融资市场形成一定冲击。为了实现脱虚向实的平稳过渡,信托行业可发挥其与实体经济连接紧密、跨市场、敏捷灵活、创新能力强等优势,扮演缓冲器角色,一定程度上平滑因供给侧改革所带来的市场波动。
制胜核心在于“服务”
而从具体的发展方向上看,《报告》认为,信托业未来将,产业优化、消费升级、财富管理、新型城镇化、经济出海五大实体经济发展主题和服务信托、私募融资、财富管理、资产管理等四类信托业务的有机结合,将为信托行业带来蓬勃的发展机会。
《报告》认为,信托业未来的制胜核心在“服务”二字。服务信托有三层内涵,一是基于信托的天然制度禀赋,实现风险隔离和事务管理功能。二是基于信托结构的灵活性以及多投向的优势,设计可行性高、风险低且便利高效的投融资交易结构。三是通过受托、账户管理、IT支持等平台类服务,提供运营增值,增加客户粘性。
依托服务的助力,信托业的私募融资、财富管理、资产管理业务能力均有望实现加速提升,各信托公司的业务模式也将随之走向多元化、差异化。参考国际领先实践,未来信托行业整体可能形成三类制胜模式。
一是“服务+融资”,以财务顾问、交易结构等服务切入,基于客户资产负债表结构优化和业务发展需求,综合运用债权、股权、夹层等方式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。
二是“服务+财富”,以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需求为核心,充分发挥信托制度优势,将服务与财富管理有机融合,提供包含财富保障与传承、资产配置等综合服务,成为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家。
三是“服务+资管”,以企业或金融机构投资需求为核心,以受托服务、分销服务、融资支持等业务切入,自建和整合外部投资管理能力,成为机构客户的投资管家和整合资产管理业务的平台。
据《报告》测算,从2016年到2021年,信托行业总收入有望达到1945亿元,其中非自营的业务收入约为1459亿元,相对2016年实现约14%的年化增长率;行业结构呈多元、均衡发展态势,规模结构方面,合作型服务信托业务规模大幅下降,能力型服务信托和投资信托(包括主动型资产管理规模和家族信托)规模占比将会从22%提升至35%;收入结构方面,私募融资一元独大格局有所改观,占比从55%降至48%,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的收入比例从26%提升至39%。
值得注意的是,《报告》对发展中国信托业有何重要意义这一命题进行了阐释。《报告》认为,发展信托业有三大意义,即服务实体经济、服务人民群众及推动金融改革。而信托业未来的发展机遇,则应从“五+四”中探寻,即:产业优化、消费升级、财富管理、新型城镇化、经济出海五大经济发展主题和服务信托、私募融资、财富管理、资产管理四类信托业务的有机结合。
发展信托业的三大意义
《报告》指出,在当前宏观经济转型,金融需求迫切,金融体系尚不健全,信托行业比较优势较强的整体环境下,发展信托业有三大意义,具体来看分别是:
服务实体经济。其中在存量优化方面,截至2017年第二季度,中国信托业投入实体经济领域的资金存续规模已达10万亿元,承担重要的融资功能。存量经济发展以及转型升级过程中,亟需相对高风险偏好的信托融资支持;在增量发展方面,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托机构进入风险投资、私募股权、夹层投资等资产管理业务,信托业将在创新行业和新兴企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。
服务人民群众。信托作为一种投资方式,能够有效增加国民收入。据统计,2016年信托产品综合回报率为7%,直接为超过43万名自然人投资者提供信托服务,为客户带来约2300亿元的收益,成为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。基于其制度优越性,信托能够更好满足居民对财产管理的需求。信托能够开展其他金融机构难以复制的财产保护信托、财产传承信托等个人信托业务。
推动金融改革。信托是金融资源配置的优化器,是金融体系改革的缓冲器。具体来看,首先信托有利于开拓中国直接融资市场、提升整体金融体系效率。随着刚兑打破,信托将天然成为私募类直接融资领域的领头羊。其次,信托业可弥补现有金融体系供给薄弱的环节,提升金融资源配置质量。随着监管增强金融机构间功能统筹等宏观调控,各金融机构在强监管约束下的业务调整,可能在短期内对投融资市场形成一定冲击。为了实现脱虚向实的平稳过渡,信托行业可发挥其与实体经济连接紧密、跨市场、敏捷灵活、创新能力强等优势,扮演缓冲器角色,一定程度上平滑因供给侧改革所带来的市场波动。
制胜核心在于“服务”
而从具体的发展方向上看,《报告》认为,信托业未来将,产业优化、消费升级、财富管理、新型城镇化、经济出海五大实体经济发展主题和服务信托、私募融资、财富管理、资产管理等四类信托业务的有机结合,将为信托行业带来蓬勃的发展机会。
《报告》认为,信托业未来的制胜核心在“服务”二字。服务信托有三层内涵,一是基于信托的天然制度禀赋,实现风险隔离和事务管理功能。二是基于信托结构的灵活性以及多投向的优势,设计可行性高、风险低且便利高效的投融资交易结构。三是通过受托、账户管理、IT支持等平台类服务,提供运营增值,增加客户粘性。
依托服务的助力,信托业的私募融资、财富管理、资产管理业务能力均有望实现加速提升,各信托公司的业务模式也将随之走向多元化、差异化。参考国际领先实践,未来信托行业整体可能形成三类制胜模式。
一是“服务+融资”,以财务顾问、交易结构等服务切入,基于客户资产负债表结构优化和业务发展需求,综合运用债权、股权、夹层等方式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。
二是“服务+财富”,以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需求为核心,充分发挥信托制度优势,将服务与财富管理有机融合,提供包含财富保障与传承、资产配置等综合服务,成为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家。
三是“服务+资管”,以企业或金融机构投资需求为核心,以受托服务、分销服务、融资支持等业务切入,自建和整合外部投资管理能力,成为机构客户的投资管家和整合资产管理业务的平台。
据《报告》测算,从2016年到2021年,信托行业总收入有望达到1945亿元,其中非自营的业务收入约为1459亿元,相对2016年实现约14%的年化增长率;行业结构呈多元、均衡发展态势,规模结构方面,合作型服务信托业务规模大幅下降,能力型服务信托和投资信托(包括主动型资产管理规模和家族信托)规模占比将会从22%提升至35%;收入结构方面,私募融资一元独大格局有所改观,占比从55%降至48%,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的收入比例从26%提升至39%。